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基于FY-2G数据的青海省云宏微观特征参量时空分布研究
张鹏亮, 朱世珍, 龚静, 赵冰钰, 王彬, 张博越, 侯永慧
干旱气象    2022, 40 (4): 624-636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2)-04-0624
摘要288)   HTML5)    PDF(pc) (15055KB)(968)    收藏

利用FY-2G静止卫星数据反演的云宏微观特征参量(简称“云参量”),对2018—2020年青海全省及3个子研究区云参量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。结果表明:云顶高度(cloud top height, CTH)、云顶温度(cloud top temperature, CTT)、过冷层厚度(overcooled layer depth, OLD)、云光学厚度(cloud optical depth, COD)、云粒子有效半径(effective radius, ER)及液水路径(liquid water path, LWP) 6个云参量全省区域年平均值分别为3.8 km、-9.7 ℃、2.0 km、7.1、7.1 μm及63.7 g∙m-2。纬度相同的柴达木盆地、青海东北部除CTT外,其余云参量月变化大致呈双峰双谷分布,峰值基本出现在5、11月,谷值基本出现在8、9月及12、1月,三江源各云参量大致呈单峰分布,峰值基本在11月。各云参量年平均值空间分布均呈沿地形和山脉走向分布的特征,除CTT外,其余云参量高值区与高大山脉相对应、低值区与沙漠盆地及低海拔地区相对应,柴达木盆地在四季均存在一低值区,夏季低值区范围最大,三江源地区及青海祁连山区在春、冬季存在明显高值区。三江源地区OLD、COD及LWP在春季及秋季较大,青海东北部地区OLD、LWP在春季最大,而春、秋季则是进行以水源涵养、抗旱减灾等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的较佳时机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2.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近60 a降雹特征及其致灾危险性
林春英, 王启花, 李红梅, 郭强, 侯永慧, 周万福, 张莉燕
干旱气象    2022, 40 (3): 436-443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2)-03-0436
摘要346)   HTML11)    PDF(pc) (10179KB)(1222)    收藏

利用1961—2020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1个地面观测站降雹资料,应用统计学方法,分析降雹日数时空分布及降雹直径、持续时间和致灾危险性特征。结果表明:(1)近60 a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降雹日数以11.6 d·(10 a)-1趋势(通过 α=0.05的显著性检验)下降,且1995年后降雹总日数距平由正转负,化隆降雹日数最多,尖扎最少;(2)降雹主要发生在4—10 月,具有季节性差异,其日变化明显,峰值出现在午后16:00(北京时);(3)降雹日数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,相关系数高达0.97;(4)近60 a降雹直径小于6 mm和降雹持续时间小于9 min的过程较多,分别占总观测次数的58.33%和73.55%;(5)循化是降雹轻危险区,化隆、湟中、湟源是降雹中危险区,乐都为降雹高、特高危险区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